
关注了咱们差评的小伙伴肯定还记得,上个月的时候我们讨论了一下苹果造的那颗胶水芯片 —— M1 Ultra 。
话说到这儿,我发现评论区就开始有小伙伴讨论起来了:

到时候一核算成本,还不如浪费点边角料来的划算。
把“ 晶圆 ”变成“ 晶方 ”,切芯片的时候不也就没有浪费了嘛!
你们见过方形的黄瓜吗?
哦不,高纯度的硅元素组成的。

充满了各种不对称结构。
到了这一步,其实就是要生产正儿八经的晶圆了。
这融化的硅溶液一碰到单晶硅种子,就可以在硅种子的尾部开始有序生长。
还是没什么概念的小伙伴,咱们想象一下路边的棉花糖摊。
至于再往后,就是把晶棒掐头去尾,侧边打磨光滑。
但是为什么一定要用圆形?其实问题还要牵扯到更后续的设计工艺上来。
这个精度,肯定不能靠我们手工来解决的。。。

而且吧,除了光刻胶的问题,还有个更要命的事。
假如说现在有谁想整个方形的晶棒,他不仅仅要面对“拉出方形晶棒”的问题,还得把整个后续的产线重新翻新设计一番。
但是咱就是说,有没有一种可能,这个 “ 浪费 ” 的概念是咱们先入为主了。
这就导致了,晶圆边缘的结构是相对脆弱的。
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讲,这两对组合还是非常般配的。
那就是向微积分看齐。

至于如何把晶圆给整大,又如何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把芯片做小,这种让人头大的问题,还是交给工程师来想办法吧。。。撰文:小陈 编辑:面线 封面:萱萱
图片、资料来源:
https://www.britannica.com/technology/Czochralski-method
Why are processor wafers round?
From Sand to Silicon: the Making of a Chip | Intel 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5paWn7bFg4
周扬民 | 西门子还原炉内传热及硅棒热电行为研究
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a 96-rod Polysilicon CVD Reactor
Die Per Wafer Estimator
不仅光刻机,光刻胶我们也难突破,为什么日本能牢牢占据市场?| 爱较真的戴老师
部分图片素材来自于互联网


文章评论